現代新月派詩人徐志摩
1897年的被誤今天出生于浙江海寧。
也許你對徐志摩的被誤生平還不甚了解,
但他寫下的被誤這首詩,
相信你一定熟悉——
偶然
我是被誤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被誤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被誤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被誤海上,
你有你的被誤,我有我的被誤,方向;
你記得也好,被誤
最好你忘掉,被誤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被誤光亮!
《偶然》是被誤徐志摩于1926年5月創作的一首詩詞。此詩主要是被誤詩人對人生、情感的被誤深切感悟,詩人于其中表達了對愛與美的消逝的感嘆,也透露出對這些美好情愫的眷顧之情。
此詩并非只是一首簡單的愛情詩,它更是一首對人生的感嘆曲,充滿情趣哲理。全詩兩段十行,上下節格律對稱,不但珠潤玉圓,朗朗上口而且余味無窮,意溢于言外。
1926年5月,徐志摩偶遇林徽因于倫敦,立即燃起愛情之火、詩作之靈感,一揮而就有此佳作,《偶然》初載于同年5月27日《晨報副刊·詩鐫》第9期,署名志摩。
這時候的徐志摩年將30,按說還不到能寫出“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這樣通透、這樣深諳莊子之意的句子的時候。不過這時候的他已經是和張幼儀離了婚,而在林徽因和陸小曼這兩位不世出的杰出女子之間心思周旋無數回,情感輾轉無數遍了。
此詩并非只是簡單的愛情詩,它更包含對人生的感嘆。云與水相距萬里,偶爾云倩影投影在波心上,可在轉瞬間卻又消失了蹤影。航行在海上的舟在黑夜里相逢,然而各有各的方向,偶然相遇,卻又匆匆離別。
人生正是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既定不變的人生軌跡,相遇是偶然,但人生的彼岸卻是必然。人生的旅途有許多的偶然,轉角遇到的愛,相逢結下的緣,可這偶然的愛與緣都只是曇花一現,匆匆而來,匆匆而去,隨后各自再度回歸到自己的人生軌跡上繼續前行。
在此詩中,徐志摩傳達的是對情感的節制。對于交會時互放的光亮,他說最好忘掉,這是對偶然萌生的情愫的扼殺。
徐志摩帶著歐美浪漫主義回國,把東西方文明交匯最終形成自己唯美主義的詩文風格,然而這首詩對偶然相遇的美好進行了壓制,這是時代的變更造成的,徐志摩處于最黑暗的年代,他無法逃脫這個時代固有的丑惡和斗爭,他無法偏離既定不變的人生軌跡,所以他無奈地選擇了壓制自己內心的情感,忘掉偶然的相遇。然而,接受人生最終也讓徐志摩懂得了瀟灑地放手,因而他說道:“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strong>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時,徐志摩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準備參加當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協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舉辦中國建筑藝術的演講會。當飛機抵達濟南南部黨家莊一帶時,忽然大霧彌漫,難辨航向。機師為尋覓準確航線,只得降低飛行高度,不料飛機撞上開山,墜入山谷,機上人員(兩位機師與徐志摩)全部遇難。徐志摩享年34歲。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對自己的兒女說:“徐志摩當初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并不是那樣的人?!?/strong>
所以,何為注定?何為偶然呢?
《偶然》不僅是一首詩,
也是一首歌。
在徐志摩寫出《偶然》整整50年后,1976年香港嘉禾電影公司拍了一部電影,片名叫《秋霞》。這部根據陳秋霞個人經歷改編的電影,使她獲得第1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女主角,創下了影齡最短的影后紀錄。
這部電影最大的貢獻,應該就是誕生了《偶然》這首經典歌曲,由女主角陳秋霞自己譜曲、自己演唱。
陳秋霞自小就是才女一名,中學時已經擁有嫻熟的鋼琴技巧,更獲得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鋼琴八級資格認證,1975年參加了無線電視舉辦的流行歌曲創作邀請賽,憑自己作曲兼主唱的英文歌奪得鋼琴組和作曲組的雙料冠軍,第二年,臺灣導演宋存壽發掘了她的表演天賦,演出根據自己的故事改編拍攝的《秋霞》,從此聲名遠播。
陳秋霞可以稱得上是香港最早的才女型唱作人,她自彈自唱自己作曲的清純形象在70年代末猶如一股清風吹過,讓人耳目一新,《偶然》是她對徐志摩的一次致敬,整首歌展現出的文藝氣息也和陳秋霞的形象非常吻合,陳秋霞的聲線干凈明朗,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韻味,她的歌聲就好像在說——小小的悲傷和無奈,根本阻擋不了我對愛情的向往、對美好降臨的期許。